你会写新闻述评吗?对于这样一种又“述”又“评”、处于新闻体裁边缘地带的文体,有的人并不大熟悉。本文通过对新闻述评写作中“选择主题”“研究材料”“评论到位”三个方面的论述,从实际出发讲解了新闻述评的写作要点,可供参阅。
什么是新闻述评?新闻述评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边缘体裁,它把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融为一体,兼有报道和评论的功能和作用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新闻述评属于消息、通讯这一类报道形式。它既报道事实,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,有述有评,评述结合,述多于评,评是点睛。这种报道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媒体人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。
新闻述评可分为工作述评、思想述评、形势述评、事件述评等。在写作新闻述评时,可以分三步走。
在写作开始前,先要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作为新闻述评的主题。这个主题应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,或者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事件。
把那些新闻性强、提醒人们要关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,可以使新闻评论更有针对性、可读性。
在选择主题的同时,应当对相关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。这包括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、相关理论和观点,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。
《中国日报》1997年7月27日发表的新闻述评《中国拒绝金融风暴登陆》,是一条经济形势的述评。记者通过联系外汇管理局的专家,作了独家专访,得到了充分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和观点。文章对中国金融业进行全方位分析,坚定了人们抵御金融风暴和吸引外资信心,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。这篇述评的成功之处在于记者有全局意识,抓问题抓得准,不畏风险,反应迅速,起点站得高,写得有深度。
今年以来,一些媒体的媒体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就业问题、教育改革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、绿色转型发展等话题,推出一批述评,我们可以加以关注并从中学习述评的写作技巧。
在选择主题之后,需要对相关的新闻事实进行收集和整理。这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和有关报道、采访相关人士、收集数据等。并将收集到的新闻事实进行梳理,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关键节点。
材料的占有尽可能在范围上要广一些,但质量一定要高。增强述评中“述”的功能,不是简单的罗列材料,而是把多方面的材料归总起来。材料中有正面材料,有反面材料;有现实材料、有历史材料;有个别材料,还有面上材料。这样的“述”才厚重,才有概括意义。接下来的“评”,就可以立意深远,令人信服。
新华社1991年3月20日发表了述评《“东北现象”引起各方关注》。写这篇述评的记者长年在东北工作,对东北三省工业生产状况相当熟悉,积累了大量材料。此文以叙事为主,用大量的事例、数字进行对比,就实论虚,逐层深入,环环相扣,分析推理,得出了科学而有说服力的结论。由于“吃透”事实,不就事论事,而是就事论理,才写出这篇有深度的述评。
在叙述中,除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外,还可以引用可靠、权威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。这些资料可以是相关的研究文献、政策文件、专家观点等。引用中,应当确保资料来源可靠,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注释。
新闻述评的目的在于通过事实和评论的结合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问题或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趋势。通过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,从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,才能令人信服。
新闻述评中的“评”字相当重要,不可缺位。在进行评论时,需要对人物和事件进行总结,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,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。这些观点和建议应该是基于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的。
《人民日报》2002年5月29日发表的通讯《决策为何连连失误》,是一篇舆论监督的佳作。此文主题专一,中心突出,材料充实,点评到位。文章的标题“决策为何连连失误”就是一句很好的点评。在文中还写道:
不切实际的项目,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坎坷的伏笔。这样的结果,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都分析到了吗?
如果是为了追求影响和“政绩”,人民是不愿意承担这笔学费的。……群众心里自有衡量干部政绩的一杆秤。
此文进行评论时,提出的问题很深刻,但行文的语气上并没有咄咄逼人,而是在平和客观地叙述事实的同时,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,起到了“治病救人”的效果。在评论中,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主观或带有偏见的观点,而是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阐述。
在完成述评的初稿写作后,需要对全文进行仔细的校对和修改,尤其是要检查材料的真实和逻辑是否合理等问题,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准确性。